400 110 1177
部分案例 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政策法规 视频资讯 老将出马
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服务中心 > 信息资讯 >老有所为 >“蜜蜂爷爷”卢自德大山里趟出一条甘甜路

“蜜蜂爷爷”卢自德大山里趟出一条甘甜路

来源:    类别:老有所为    浏览量:...    更新日期:2017-03-21

楚天都市报讯 重峦叠嶂险峰秀谷,清澈的水河蜿蜒逶迤,似一条玉带缠绕着武陵腹地的恩施鹤峰县。

这里森林覆盖率超80%,大山带来了雄奇的景致,也导致闭塞和贫穷。这里植被丰茂蜂种优质,过去的山里人却守着天然资源任其自生自灭。

今年86岁的卢自德老人一生痴迷养蜂,鹤峰的每一座山头都留下过他寻找蜜源的脚印。成了养蜂专家后,卢自德又毫无保留,把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,在当地政府组织下,带领大家加入合作社养蜂致富,摆脱贫困。

26年来,“蜜蜂爷爷”走遍大山里千余个村组,指导300余户蜂农养蜂致富,大家亲切地叫他“蜜蜂爷爷”。

土家吊脚楼旁、深山峡谷岸边,一群群蜜蜂飞出,一抹抹甘甜带回。

基地探蜂〉〉〉蜜蜂围着转就是不蜇他

3月的清晨,武陵山清新的空气令人沉醉。天刚放亮,86岁的卢自德就背起那个用了十几年的布包出发了。

包里放着养蜂的毛刷、钢铲等专业工具,这次要去的是当地峰鹤生态农业公司在观音坡村1组的养蜂基地,3月正是开第一茬花、采第一茬蜜的季节,作为技术顾问的他要经常去看看。

盘山的碎石路走起来一高一低,老人步履稳健,几个负责基地维护的小伙子要来搀扶他,被他摆摆手拒绝了。“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了,现在身板还硬实着。”老人说得几个年轻后生都笑了起来。上百只蜂箱在一个小山坡上整齐摆放,油菜花染黄了山脚洼地,远处山坡上鲜艳的桃花朵朵绽放。

掀开蜂箱上覆盖的毛毡,开盖后顿时传来一阵“嗡嗡”声,黑压压一片蜜蜂飞来飞去。一旁的小伙子都穿起白色的连帽蜂衣,卢自德忙着看蜂箱却忘了穿。“卢爷爷厉害着呢,他和蜜蜂打了几十年交道,年轻时被蜇多了,现在皮肤血液都有了抗体,蜜蜂也都成了他的朋友,无论多少蜜蜂围着转,就是不蜇他。”技术员小孟在一旁说。

直到取出巢格,卢爷爷才穿上蜂衣。他凑上去仔细看蜂群大小和颜色,用毛刷把箱子封口处清扫干净,把一些要注意的细节跟几个技术员叮嘱了好几遍,这才放心。“只要养得好,一只蜂箱一年可产蜜30斤,基地近200只蜂箱,可年产6000多斤,产值近百万呢。”卢老说。

走访蜂农〉〉〉翻山越岭去看“穷”徒弟

上午看完基地,卢自德简单吃个饭休息会儿,他心里惦记的还有30多公里外的板辽村龚贵清家养的那几十箱蜂,几日不去,不知现在咋样了。

汽车沿着峡谷边九曲十八弯的山路颠簸前行,一会爬坡一会急弯,普通人都快要晕车了,卢自德倒很适应。他看着车窗外高山密林喃喃自语,多好的森林公园啊,这是大自然的馈赠,咱们得把这好山好水里的宝贝都用好。

山大人稀的板辽村只有几百口人,有的一户就是一组,一个山头只有一处人家。二组的龚贵清今年50岁,双亲亡故后他带着智力残疾的哥哥生活,至今未婚。“家里穷,山里偏,哪里找得到媳妇哟。”龚贵清不好意思地笑着说。以前,他们全家就靠种点水稻烟叶为生,只能勉强维持温饱。山里野生蜜蜂多,有时也养个一两箱,但不懂去打理蜂蜜只能“望天收”。

2年前,卢自德到村里来办养蜂培训班,知道龚贵清的家庭情况后,主动收下这个徒弟,给他送去蜂群和设施,定期指导教他养蜂。

后山的蜂箱有圆桶也有方箱,卢自德抬起一个圆桶把头伸进去看了看,“你这个保暖不够,所以现在蜂还太少,要记得及时补充饲料把周围包紧。”卢自德一边说,龚贵清在旁不住点头。

“去年起养了30箱蜂,因为技术不过关,产量不是很大,收入只有2万多元。”龚贵清看着飞来飞去的蜜蜂说,有卢老指导,今年产量能到500斤左右,收入要比去年翻番,争取到5万元。

鹤峰县驻板辽村精准扶贫“第一书记”于惠勇介绍,作为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,龚贵清通过养蜂致富,现在已正式销号摘帽了。

一生痴蜂〉〉〉山中寻蜜源曾多次遇野兽

今年86岁的卢自德祖上是湖南常德一户贫苦人家,他父亲那辈逃难到鹤峰走马镇,1931年卢自德在那里出生。

幼年家贫,卢自德现在还记得,家里没田,小时候经常连饭都吃不饱,他只能去深山里找果子吃。就是那时,他发现在鹤峰的大山里有好多野生的蜜蜂,他开始对这些小生灵产生浓厚的兴趣。后来在政府帮助下,他学了文化,又靠自己苦干,当过乡镇和县里的干部,直到1991年退休。

60岁退休后,卢自德有了大把空闲时间,调查鹤峰森林中的蜜源植物和研究中蜂养殖技术成了他最大的愿望。几年间,老人走遍鹤峰县大大小小的山头,足迹踏遍2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。有的地方山高路远,他就自带干粮一去好几天,晚上就在山上过夜。有几次他在林子里遇到过野猪和黑熊,好在自己有足够的森林求生知识,也有过人的胆识,沉着应对,全部有惊无险地度过。“当时倒不是很怕,毕竟我是山里长大的,知道怎么应对。”老人回忆说。

付出总有回报,卢自德最终查得全县共有蜜源植物112科4179种,其中可以利用的3000多种。他的调查结果也得到当地重视,20多年来,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7篇,担任并完成了农业部和湖北省两个中蜂养殖科研课题。在当地人眼中,卢自德是个蜂痴,也是养蜂的“祖师爷”。

养蜂致富〉〉〉一生所学正在传承发扬

寻找蜜源,也缘于卢自德发现山里人太穷太苦。守着老天赋予的资源,很多村民却不懂科学养殖,大群的野生蜜蜂在山林里自生自灭,宝贝没能发挥应有价值。“比如,几乎没有人知道秋冬季节要给蜜蜂喂食物,导致这里的蜜蜂都是‘春来秋走’,留不住,当然产量也不会高。”卢老说。

从那时起,卢自德就开始一边找蜜源,一边向村民们传授养蜂技术。有的人家穷得连蜂箱都买不起,卢自德就自己掏钱买了送去。有的地方蜂群不够,他就收购蜜蜂再养好送给老乡。自己辛辛苦苦学来的技术,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蜂农,还从不收取费用。对于蜂农的技术求助,他有求必应,需要上门指导的,他不顾年迈和山路坎坷,必定登门。

退休26年来,他共办了128期中蜂养殖培训班,2.4万多人听过他的讲座,亲自登门给298户蜂农现场授课解决难题。仅他培养出来的徒弟就有300多人,并且有不少人现在也成了“师傅”,带出了更多的徒弟。

蜂蜜出产了还要有销路,要销路好,就得让外面知道鹤峰的蜜质好。前年起,经过鹤峰县政府部门牵线,卢自德与当地的峰鹤生态农业公司合作,当技术顾问同时吸收蜂农加入,给蜂农们送工具和技术外,每年保底收购。同时,峰鹤公司要求每一户获得免费蜂群的蜂农,在来年产出更多蜂群后,赠送给其他村民,带动更多人养蜂致富。

如今,峰鹤公司的“虫虫飞”牌鹤峰原生态野生蜂蜜成为“恩施八宝”之一,年销售额数千万元,带动一大批鹤峰山里农民脱贫。说起卢自德,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“蜜蜂爷爷”。“我有退休工资,儿女也都有收入,还收别人的钱做什么?”卢老说,他现在最担心的,是他身上的技术无人传承。“我是苦孩子出身,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现在的生活,我想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生活好起来,这就是我的初心。”卢自德老人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。

分享到:
更多 ->
 
 
3.137.181.69